关于印发《天长市“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4-20 09:53
    【字体:打印

    各学校,局机关各股室、直属事业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天长市“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天长市教育体育局  天长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4月20日

    天长市“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国家和省市实施新一轮体育事业改革的关键阶段,是天长市体育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为大力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体育发展、建设体育强县,促进天长市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体育在推动天长市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根据《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安徽体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滁州市体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天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纲要》总体部署,结合天长市体育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背景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天长市体育事业发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需求,顺利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人民群众体育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全市体育事业得到明显发展,为建设体育强县奠定了坚实基础。

    1.公共体育设施不断完善

    “十三五”期间,积极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和全省体育强县创建工作,总投资近7亿元、占地220亩的全民健身中心开工建设,全面建成县级“五个一”和乡镇“三个一”工程,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89平方米,体育设施建设连续三年在滁州市县域经济考核中居第一位。

    2.全民健身特色活动形式多样

    “十三五”期间,每年利用时间节点制度化地举办元旦春节期间体育活动、“茉莉花体育文化旅游节”、纪念毛泽东同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全民健身主题活动、“8月8日全民健身日”、“民生工程——农村体育活动”、“重阳节老年人体育活动”、“亲子趣味运动会”、“残疾人趣味运动会”等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活动。推动全民健身品牌建设,“茉莉花全民健身展示大赛”已成功打造成安徽省群众体育三大特色品牌之一,“一镇一品”群众体育品牌正逐步形成。天长市被命名为首批“创建安徽省体育强县示范县”。

    3.体育健身组织发展壮大

    “十三五”期间,成立了天长市体育总会、天长市农民体育协会和各镇(街道)农民体育分会,体育社会组织覆盖全市所有镇村,规范各类体育社会组织管理。截止2020年底,全市已注册各类单项体育协会33个、单项体育俱乐部15个,会员总人数12000多人。目前全市共有体育健身展(晚)网点121个,近3万名健身爱好者积极参与晨晚练健身锻炼。

    4.体育健身指导成效明显

    “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610人,其中国家级14人、一级92人、二级184人、三级2320人,全市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4.14人。天长市在全省率先设立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率先实现了市、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全覆盖。

    5.竞技体育实力不断增强

    “十三五”期间,业余体校积极参加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比赛并取得新佳绩。共获省级比赛第一名1次、第二名6次、第三名11次、第四名2次、第五名8次、第六名2次、第七名2次、第八名1次。滁州市级一等奖42个、二等奖47个、三等奖22个。业余体校女篮项目在2018年安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中,女子篮球队为滁州市贡献了4.5块金牌,超额完成了滁州市在十三运周期下达的目标任务。网球项目男子、女子各组别在安徽省锦标赛中获得多个奖项,成绩稳定在省前五。

    6.学校体育工作稳步推进

    “十三五”期间,青少年体育工作常态化开展,各校开齐开足课程,落实“体艺2+1”项目,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保证了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

    每年开展中小学生体育节活动,举办10余项体育赛事,获家级青少年俱乐部2所、省级青少年俱乐部9所、市级青少年俱乐部6所。拥有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9所、安徽省特色项目学校4所、滁州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9所、滁州市特色学校16所。新华九年制学校获批滁州市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单项训练基地,天长市为全国校园篮球“满天星”训练营。

    7.体育产业起步发展

    “十三五”期间,大力开拓体育彩票专营和主营网络,全市累计销售体育彩票约3.2亿元。进一步规范体彩公益金支出和使用管理,充分发挥了体彩公益金在资助体育活动、体育为民惠民、场馆改造升级等方面的作用。扶持推广体育制造业,目前全市共有体育用品制造企业11家,从业人员达2000余人。

    (二)主要挑战

    1.体育场地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体育强县建设面临激烈竞争,体育促进全民健康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体育需求和公共服务供给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主要体现在群众健身需求与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不足方面和城乡体育发展不平衡两个方面。

    2.竞技体育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天长市业余体校优势项目不多,因训练场馆条件制约,训练时间得不到保证,业余训练和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保障机制不健全,运动员升学政策无法有效落实落细落地。各类特色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缺少引导扶持政策,体育教师的相关专业水平难以满足学校多样化体育活动项目的教学需求。

    3.体育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体育产业的整体水平偏低,体育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对地方经济贡献率较小,与体育消费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体育产业发展相关配套措施尚不完善。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紧紧围绕建设体育强县目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体育需求为根本目的,协调推进天长市体育发展改革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天长市体育综合竞争力,为天长经济社会发展“113”战略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发展体育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和国家对体育发展的战略部署上,全面贯彻从严治党要求,加强体育队伍思想政治与行风建设,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为天长市体育高质量

    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把满足人民的健康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体育

    的向往。

    3.坚持改革创新

    根据天长经济社会产业结构升级和城乡一体化发展需求,遵循体育发展规律,深化体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推动体育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以体育高质量发展推

    动天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4.坚持统筹兼顾

    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处理好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之间的关系,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处

    理好眼前与长远、整体与局部、重点和一般、目标和路径等

     

    各种关系,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5.坚持人才强体

    重视和发挥科技、教育、人才队伍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体育科技的进步、体育教育的发展、体育人才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发展和壮

    大体育事业。

    (三)主要目标

    在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基础上,聚力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丰富群众健身赛事活动,形成“一市多品、一镇(街)一品”的全民健身品牌格局,2021年完成创建任务,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9%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6平方米以上,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达到1.5块,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6名,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超过95%,创成安徽省体育强县。形成政府主导有力、社会规范有序、市场充满活力、人民积极参与、公共服务完善的体育发展新格局。全民健身深入推进,群众体育发展达到新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竞技体育实力进一步增强,体育产业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体育文化深入人心,青少年体育快速发展。

    1  天长市“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

     

    序号

     

    单位

    2025年

    1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

    %

    49

    2

    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合格率

    %

    95

     


    3

    群众性体育活动覆盖率

    %

    100

    4

    学校体育达到国家基本要求的覆盖率

    %

    100

    5

    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率

    %

    100

    6

    城乡体育场地设施覆盖率

    %

    100

    7

    市级“五个一 ”体育设施建设拥有率

    %

    100

    8

    政府部门提取的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体育事业使用率

    %

    100

    9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3.6

    三、推动全民健身普及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进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因时因地因需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扩大全民健身组织的覆盖面,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开展,积极构建高水平的天长市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一)统筹推进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实施全民健身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制定体育设施专项规划,并纳入全市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市、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严格落实城镇社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标准,新建改扩建城乡体育公园不少于5个,新建“口袋体育公园”15个,新建改扩建城乡全民健身中心不少于3个,新建改扩建公共体育场中标准田径跑道和标准足球场地不少于2个;新建社会足球场14个;新建匹克球馆1个;新增配置智能健身器

    材等智能设施设备的智慧健身设施2处以上;推动农民体育

     

    健身工程提档升级,新建或更新换代行政村(社区)全民健身设施100个以上;加大小型冰雪设施和类冰雪设施建设力度,建成冰雪或类冰雪设施1个;新建健身步道120公里以上;打造冶山、釜山、草庙山、金牛湖、高邮湖等“三山两湖”全民健身设施品牌,建设“三山”登山健身步道体系、“两湖”健身圈;新建居民小区按照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争取到2025年,有效解决制约健身设施规划建设的瓶颈问题。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6平方米。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运营,提升体育场地设施综合利用率。开展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提升行动,有序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和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建

    立全民健身设施定期检修和维护机制。

    (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制定并实施《天长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开展快乐健身行动。积极参与上级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和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长三角等区域性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充分利用元旦、新年、“6·10毛泽东题词纪念日”“8·8全民健身日”等节假日,组织办好登高、健身跑、全民健身展演等比赛和活动,丰富赛事活动内容,大力推广社区运动会,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

    感。结合安徽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群体项目比赛,组织开展“我

     

    要上省运”系列活动。支持企业、社会组织等举办线上线下赛事活动。常态化举办和参加全民健身“三级联赛”,并逐步拓展其深度和广度。创建“一市一品、一镇(街道)一特色”全民健身品牌。创新打造茉莉花体育文化旅游节、“江淮分水岭”自行车系列赛等品牌赛事,将秦栏镇孝亲文化节暨亲子运动会、永丰镇开秧门农俗体育文化节、汊涧镇象棋赛、郑集镇广场舞大赛、新街镇环99公路自行车骑游大赛和大通镇农民趣味运动会办出特色;办好全民健身运动会、社区运动会和市、镇(街道)两级联赛,每年参加赛事活动人数不少于10万人次。广泛开展群众性冰雪运动,推进冰雪项目进校园,实现8万人次上冰雪。大力发展足球、篮球和排球三大球类运动,推动县域足球推广普及。推广武术、健身气功、空竹、花棍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培育航空、露营、定向、网球、匹克球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到2025年,群众体育活动覆盖率达100%,

    全市经常参加锻炼人数比例超过49%。

    (三)扩大全民健身组织的覆盖面

    加强天长市体育总会、天长市农民体育协会、各镇(街道)农民体育分会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各基层体育协会、单项协会、体育俱乐部的功能。进一步推动体育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覆盖”工作。到2025

    年,市、镇(街道)两级实现体育总会全覆盖。鼓励自发性

     

    的健身团队和站点依法依规转化为固定的健身组织,逐步建立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活动组织。鼓励体育社会组织参加社会组织等级评估,打造一批3A级以上体育社会组织。将运动项目推广普及作为单项体育协会的主要评价指标。组织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科技工作者、体育教师和社会热心人士从事义务健身辅导,加快形

    成覆盖城乡、服务到位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网络。

    (四)提高科学健身指导水平

    构建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网络,建设天长市科学健身指导中心,推动健身场所和晨晚练点科学健身指导全覆盖,开具个性化“运动处方”。整合相关资源,探索建立乡镇级健康促进服务中心,组织乡镇(街道)医务工作者、文体站工作人员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以晨晚练点为阵地,在社区开展日常性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构建群众身边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网络。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到2025年,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6人,每万人拥有晨晚练健身站(点)5个以上。定期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到2025年,城乡居

    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不少于95%。

    (五)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开展

    认真落实“体育三下乡”要求,积极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进一步加强老年人体育工作,支持社区利用公共服务

     

    设施和社会场所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活动,为老年人提供健身指导。加强职工体育服务,在各行各业开展工间操活动。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和行业体协作用,组织开展各类职工体育活动和比赛。加大对妇女、残疾人、少数民族、外来务工人员等特殊人群的健身服务供给。

    四、提高竞技体育实力

    以备战安徽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为契机,以完善业余训练模式为抓手,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力度,努力提高天长市竞技体育运动水平。

    (一)加强训练条件保障建设

    以承办2022年安徽省第十五届运动会部分项目为契机,建设训练急需的场地设施,对已有体育场馆进行翻新和标准化改造,满足竞技训练的各项功能需求。深入开展青少年体育各项活动,依托业余体校、各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建立学校阶梯训练队,坚持课余训练,举办校级联赛,选拔出优秀运动员组队参加省、市、县体育各项比赛,提升学校体育氛围。

    (二)调整优化竞技项目布局

    优化竞技项目布局,突出优势项目。全面启动和部署新一轮省运会周期竞技体育备战工作,严守疫情防控底线和反兴奋剂底线,做到疫情防控和参赛备战“两手抓、两手硬”,确保兴奋剂问题“零出现”。力争在2022年全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中圆满完成青少年篮球、网球、拳击和群体羽毛球承办工作任务和奖牌任务,竞技体育进入全省县级前列。

    (三)加强运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充分发挥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党组(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化意识形态工作,加强运动队党建和运动员、教练员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在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着眼于运动员的长远利益和全面发展,加强运动文化教育,多途径、全方位提升运动员综合素质。出台《天长市教练员管理及培训办法》,建立健全完整的培训考核、考查、评定制度,持续加强对基层教练员、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人员、青少年户外活动营地指导员等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县级教练员的理论水平和技术能力。

    (四)培育高水平品牌赛事

    积极探索、培育高水平竞技赛事,打造1-2个自主品牌赛事,积极承办省内外具有影响力的竞技比赛,力争“十四五”期间承办1-2项全国性专业赛事,举办3-4项省级专业赛事。逐步将工作重心转向以竞赛为导向,以提供服务为核心,促进竞技体育健康发展。探索竞技体育多元发展模式,引导各级力量参与群众关注度高、市场化程度高的训练与竞赛项目。出台比赛激励政策,鼓励各级优秀运动员积极参与高水平竞技赛事。

    五、促进体育产业融合

    坚持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加强政府扶持引导,积极培养体育市场主体,推进体育产业和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增加体育市场供给,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需求,为加快建设体育强县、促进天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加强政府扶持引导

    编制并实施体育产业发展规划,促进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大力开展体育产业“双招双引”工作,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领域,进一步优化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制造业及相关产业结构,实施体育服务业精品工程、体育用品制造业创新提升工程和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工程。

    (二)培养体育市场主体

    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体育市场,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户外运动产业,结合体育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培育国家级、省级体育旅游产业基地,全力打造体育特色小镇、汽车自驾营地等品牌项目。加快体育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打造“智能健身器材+运动健康服务”的“产品+服务”模式。推进“体育+教育”融合发展,发展体育教育和培训,开展足球、篮球、排球、传统体育等群众基础好、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运动培训项目。

    (三)扩大体育消费

    通过丰富节假日体育赛事供给、举办体育文化旅游节、发放数字化体育消费券等方式激发大众健身休闲消费需求。深入谋划和推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天长山、水、人文资源优势,推动山地户外、马拉松、自行车、汽车摩托车等户外运动项目与旅游深度融合,建设完善相关设施,不断丰富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精品赛事、精品景区和体育特色小镇。利用“茉莉花”全民健身展示大赛品牌影响力和天长99公路优势,大力发展体育旅游,实施体育旅游精品示范工程,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旅游景区拓展体育旅游项目,打造一批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和品牌项目。

    (四)建立健全服务保障体系

    加强对体育市场的事中事后监管,通过第三方评价等方式,开展资金使用绩效评估,提升资金使用效率。落实国家标准化战略,加强体育标准化工作,规范体育标准化活动。完善体育产业统计体系,提升体育产业统计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估督查,落实体育相关税费价格优惠政策。细化监管举措,完善公共体育设施、体育赛事活动、体育培训、体育中介服务等体育市场重点领域的监管制度体系,健全信用约束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强化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监管,切实保障消费者人身安全。

    (五)推动体育彩票健康发展

    坚持“建设负责任、可信赖、健康持续发展的国家公益彩票”的长期定位,狠抓风险防控,深化责任彩票建设,推动结构性增长,提升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水平,实现体育彩票高质量发展。强力推动责任彩票在体育彩票业务全流程的贯穿融入,打造良好行业生态;持续塑造责任为先、公益公信为核心的品牌形象,积极传播体彩正向价值观;拓展优化销售渠道,匹配不同产品结构和差异化营销策略,实现客户体验显著提升及客群结构改善;强化夯实战略管理、风险防控、技术保障、运营管理及人才队伍等支撑体系建设,加快转型发展和创新驱动,加强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的管理和宣传,助力体育发展。

    六、加强体育文化建设

    大力挖掘体育文化的多元价值,拓宽体育文化宣传渠道,深入推进体育文化传承,与时俱进弘扬体育精神,努力讲好体育文化故事,以体育文化滋养天长体育事业的发展。

    (一)挖掘体育文化的多元价值

    进一步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体育文化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作用,积极培育体育公益、慈善和志愿文化。大力弘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中华体育精神,加强体育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加大对体育方针政策、国内外重

     

    大赛事、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等领域的宣传力度,塑造新时期体育形象。建立舆情研判和舆论引导机制,提高舆情应对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为体育事业发展和改革营造良好舆论

    环境。

    (二)拓宽体育文化宣传渠道

    通过网络、电视及传统媒体等多种途径传播体育文化,弘扬体育精神,引导市民树立科学健身的理念,养成经常参与体育健身的良好习惯。结合传统节日和特殊节日,组织开展传统和特色体育活动与节庆文化相融合的体育文化活动。每年组织3-4场体育文化大讲堂活动,让体育文化深入人心,不断丰富体育文化宣传的内容,提升体育文化宣传的质量。

    (三)推进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

    指导学校将武术、棋类、五禽戏、空竹等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校园,把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特长相结合,形成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比赛等多位一体的传统体育推广体系,让中华传统体育在校园绽放光彩,形成阳光健康、拼搏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七、加快青少年体育发展

    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落实《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让体育在育人方面的综合功能和价值得到更大的释放。

    (一)提升体育与健康课程人才培养质量

    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配齐配足体育老师,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确保体育课时间不被挤占。严格落实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阶段每周2课时。推动体育社团活动、课外活动课程化管理,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学前教育阶段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游戏活动,培养体育兴趣爱好,促进运动机能协调发展;指导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掌握1-2项运动技能。

    (二)加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

    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模式,加大推进各级各类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切实发挥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在促进青少年增强体质、开展活动竞赛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到2025年,力争各级各类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数量达全市中小学总数的60%以上。通过政府向社会体育组织购买服务的方式,为中小学校提供体育传统项目教学和训练服务,提高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建设水平。

    (三)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 

    打造体现天长特色、优势的青少年体育品牌活动。持续办好市、校两级青少年体育联赛。大力推动开展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积极推广田径、游泳、体操等基础项目,广泛开展乒乓球、羽毛球等青少年喜爱的运动项目,指导学校组建体育兴趣小组、社团和俱乐部,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常规课余训练和体育竞赛。鼓励学校组建代表队参加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竞赛,并把备战参赛成绩纳入体育、教育系统综合评价体系,给予奖励。试点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开展冰雪体育教学活动,营造冰雪运动氛围。健全青少年体育风险管理体系,完善校外青少年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青少年校外体育安全指导和监督,开展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安全教育,建立和完善青少年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四)规范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

    构建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管理和支持体系,促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支持各体育单项协会发挥专业优势,吸纳更多青少年会员,普及推广运动项目,传授运动技能,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制定社会体育俱乐部进入校园的准入标准,规范青少年体育服务的社会购买标准与质量体系。

    专栏体育强县建设重点工程

    ◆全民健身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实现市、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严格落实城镇社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标准,新建改扩建城乡体育公园不少于5个,新建“口袋体育公园”15个,新建改扩建城乡全民健身中心不少于3个,新建改扩建公共体育场中标准田径跑道和标准足球场地不少于2个;新建社会足球场14个;新建匹克球馆1个;新增配置智能健身器材等智能设施设备的智慧健身设施2处以上;推动农体育健身工程提档升级,新建或更新换代行政村(社区)全民健身设100个以上;加大小型冰雪设施和类冰雪设施建设力度,建成冰雪或类冰雪设施1个;新建健身步道120公里以上;打造冶山、釜山、草庙山、金牛湖、高邮湖等“三山两湖”全民健身设施品牌,建设“三”登山健身步道体系、“两湖”健身圈;新建居民小区按照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6平方米。

    ◆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提升行动。加强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监管,落实公共体育设施向公众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突出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逐步扩大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覆盖时段和覆盖面,做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馆对外开放。

    安徽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备战计划。全面启动和部署新一轮省运会周期竞技体育备战工作,力争在2022年安徽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中圆满完成青少年篮球、网球、拳击和群体羽毛球承办工作任务和奖牌任务,竞技体育进入全省县级前列。

    体育特色小镇创建工程。深入谋划和推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天长山、水、人文资源优势,推动山地户外、马拉松、自行车、汽车摩托车等户外运动项目与旅游深度融合,建设完善相关设施,不断丰富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精品赛事、精品景区和体育特色小镇。

    ◆体育文化大讲堂活动。每年组织3-4场体育文化大讲堂活动,让体育文化深入人心,不断丰富体育文化宣传的内容,提升体育文化宣传的质量。

    ◆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创建计划。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模式,加大推进各级各类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切实发挥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在促进青少年增强体质、开展活动竞赛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八、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

    建立政府部门协调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完善支持激励政策,充分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科学制定政策,强化组织实施,落实保障措施,对体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工程和任务,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

    (二)强化投入保障

    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落实配套建设资金。加强财政对于“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制定与实施的资金保障,综合运用财政资金、商业贷款、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企业债券、产业投资基金等多种资金渠道,解决项目建设资金。加大对体育关键领域、薄弱环节、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评估。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力度。

    (三)强化法治保障

    推进体育领域行政执法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认真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规范执法行为。认真执行体育相关法律与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执法依据和权限,保证体育执法公正、文明、规范、有序。加快体育执法队伍建设,着力解决执法人员不足、执法器材短缺等问题。加大体育市场执法监管力度,做好对全市体育执法工作的监督检查。加强对体育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积极做好体育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工作,营造尊法、学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四)强化督导保障

    建立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测与评估机制,组织对规划实施情况开展跟踪监测,及时发现问题,优化实施策略,出台针对性政策,调整规划目标、任务与政策措施。健全规划的多方评估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逐步建立起专家评价、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等多方结合的规划评估机制。强化规划的社会监督,推动体育行政部门定期发布体育事业发展动态和规划实施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十四五”规划实施进展状况,确保规划总体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政策发布单位:天长市教育体育局  天长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政策咨询部门:天长市教育体育局发展规划科

    咨询电话:0550-733191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